時間:2017-07-19 11:40:27 編輯:本站整理 1866
很多人買回家的碧螺春茶葉后發(fā)現(xiàn)上面有很多毛絨,仿佛跟普通茶葉不同。那么,碧螺春是不是有很多絨毛?碧螺春的原產地是哪里?
是,碧螺春里面的絨毛并不是茶葉有什么問題,可以放心飲用。一般春茶只要是采用烘干的綠茶都會有,而是烘青綠茶所特有的一種東西,叫作毫,毫富含天然氨基酸,對人體的作用很大,茶葉市場大多名優(yōu)綠茶外面都是白白的毫。
用于加工碧螺春的茶樹品種一般都是多白毫的品種,在加工過程中有一個提毫工序,讓茶葉的白毫更加顯露,但同時也難以避免茶毫的脫落,所以在喝碧螺春時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細絨毛。如果喝下這樣的茶湯喉嚨沒有什么不適感的話就可以放心喝,對身體沒什么不良影響。有個別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對茶毫有反應,會感覺喉嚨發(fā)干或有刺痛的感覺,這是對茶毫過敏了,那樣的話建議改喝少毫或者沒有茶毫的茶葉。
碧螺春主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
碧螺春茶原產于蘇州東、西山,關于碧螺春卻有著許多美麗而動人的傳說。一種傳說講:碧螺春興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際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際,故而得名。據(jù)說,此茶為王母娘娘派仙鶴傳的種,山人朱元正獨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稱其為“嚇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東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類說法也就是目前比較認可的一種,傳說認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當初茶農采茶,因“筐不勝貯,置于懷中,茶得熱氣,忽發(fā)異香”,茶農于是驚呼“嚇煞人格香”,“嚇煞人香”于是便成為碧螺春的俗名。后適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蘇巡撫宋犖用此茶進獻,甚得嘉許,但圣上以為名稱不雅,遂欽賜“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傳頌的碧螺春美稱。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后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shù)厝吮銓⒋瞬杞小皣樕啡讼恪?。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并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qū)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qū)。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yōu)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后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
一般碧螺春的茶湯顏色應該是黃綠色,你可能;1是泡得太久,2是茶放得太多,只是一小撮就行了,用拇指食指中指撮一點就剛好了,3就是泡茶的水溫度太高了,泡綠茶的水溫一般是八九十度的水溫,不能用剛剛燒沸騰的水來泡,不然茶就泡老了,最后要么是茶不新鮮了,要么就是等級太低了。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