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5號網(wǎng)!
時間:2017-05-26 15:13:36 編輯:5號網(wǎng)-linyin 1240
荔枝和龍眼都是晶瑩的果肉包裹一個內(nèi)核,并且味道都很甘甜,他們看起來很相似,是屬于同一個品種嗎?荔枝和龍眼有什么區(qū)別?荔枝和龍眼可以一起吃嗎?
桂圓我們也叫做是龍眼,桂圓是一種常見的水果,桂圓不但有很好的食用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桂圓能夠起到健脾胃和補氣的好處,桂圓對于產(chǎn)后的血虛有很好的作用。荔枝是南國四大果品之一,荔枝也是一種水果荔枝有補腦的好處,而且常吃荔枝能夠起到開胃的好處。
桂圓和荔枝到底是不是同一樣東西呢,其實桂圓和荔枝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水果,桂圓和荔枝無論是大小還是外觀都恨不用,而且桂圓和荔枝有不同的養(yǎng)生功效和藥用價值。
龍眼,(拉丁學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稱桂圓,益智,常綠大喬木,樹體高大。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采摘。為無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原產(chǎn)于中國南部及西南部,世界上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栽培龍眼,如: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美國的夏威夷州和佛羅里達州等。
龍眼能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yǎng)肌肉。思慮傷脾,頭昏,失眠,心悸怔忡,虛贏,病后或產(chǎn)后體虛,及由于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癥。現(xiàn)代醫(yī)學實踐證明 ,它還有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原產(chǎn)于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chǎn)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因楊貴妃喜食而聞名,使得杜牧寫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
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木材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jīng);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jīng);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jié)、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
①《生草藥性備要》:浸水數(shù)日,貼爛腳。
②《泉州本草》:治耳后潰瘍,曬干,燒存性,研末調(diào)茶油,抹患處。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桂圓以及什么是荔枝,我們只有把兩者的概念弄清楚我們才能很好的了解桂圓和荔枝的區(qū)別。桂圓和荔枝無論是外形還是口味都很不同,桂圓和荔枝有著完全不同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所以大家要區(qū)別對待。
可以,沒什么注意的,放心吧。兩者保健功效不同,但是建議你兩者分開來吃。 桂圓,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有滋養(yǎng)補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眩暈等癥。 荔枝,陰虛火旺、有上火癥狀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癥狀,陰虛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忌用;荔枝含有單寧、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內(nèi)熱,患有陰虛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忌用 。
荔枝有生津益血、健脾止瀉、溫中理氣、降逆等功效,較適用于婦女產(chǎn)后血虛及老年體弱多病者。雖然荔枝有很多保健功效,但也不能多吃,否則很可能會患上“荔枝病”。荔枝性溫,陰虛火旺者慎服,即荔枝屬于溫性食物,多吃易“上火”,故中醫(yī)辨證屬于陰虛不足、虛火偏旺體質(zhì)的人不宜食用。
一旦發(fā)生“荔枝病”,如僅有頭暈、乏力、出虛汗等輕度癥狀者,可服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糾正低血糖,補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如果出現(xiàn)抽搐、虛脫或休克等重癥者,應及時送醫(yī)院治療,治愈后不留后遺癥。此外,個別人對荔枝過敏,會出現(xiàn)皮疹、瘙癢等過敏性皮炎的癥狀。
正確食用荔枝的方法:⑴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殼表面的保鮮劑及農(nóng)藥。⑵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在飯后半小時食用。⑶每日進食荔枝一般別超過300克。⑷對荔枝過敏的人、糖尿病患者及陰虛火旺者要禁食或慎食。⑸因進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適量補充糖水,癥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yī)院進行治療。⑹適量服用綠豆湯或綠茶水以減少荔枝的上火癥狀。
相關(guān)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wǎng)站簡介|網(wǎng)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wǎng)站敬告網(wǎng)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wǎng)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