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02 15:08:45 編輯:本站整理 463
五臟六腑是人之根本,脾胃不好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脾胃不好的話,應該怎么調理呢?脾胃不好的癥狀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正常的黃色應當是明亮、潤澤、含蓄的,并且有紅色摻雜其間。如果黃色太過、黃色不及、黃色一色獨顯,或者與青黑等顏色一起顯現(xiàn),那就是病色。中醫(yī)認為,出現(xiàn)了病色的黃,首先要考慮是脾胃出了問題。
臉色發(fā)黃還分好幾種。一個人脾虛了,面色淡黃,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逐漸出現(xiàn)“萎黃”,即臉頰發(fā)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營養(yǎng)身體造成的。
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fā)黃且有虛腫。這種表現(xiàn)一般源于兩種情況,一是既有脾虛又有濕邪,二是體內有寄生蟲。
比起萎黃和黃胖,黃疸要嚴重得多。黃疸屬于一色獨顯,又是病色太過,病人往往臉黃、身體黃、尿黃,連白眼珠都是黃的。很多肝病病人都會出現(xiàn)黃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發(fā)黃,且不太明亮,不太潤澤,基本就能判斷這個人脾虛。
這時候還應該看兩個地方,一是看看嘴唇,特別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圍一圈黃白無毛的部位,大約1毫米寬。
中醫(yī)認為,脾開竅于口,脾之華在唇和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顯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如果唇四白的顏色特別干黃,說明脾胃功能衰退嚴重;如果唇四白發(fā)黑發(fā)青了,這個人就有生命危險了。
脾虛的病人還要看一個地方,那就是鼻尖,鼻尖的情況能提示病情的發(fā)展。實際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個小坑。以這個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qū)域。
病重的時候,比如有的人臉上發(fā)青發(fā)黑了,一點光澤都沒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潤澤的,就說明他的脾胃運化功能還在,就還能吃飯、吃藥,所以就有救,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另外,如果患病時黃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現(xiàn)在臉上,比如由黑轉黃,而且變得明亮、潤澤,說明脾胃恢復了,病情出現(xiàn)了轉機。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養(yǎng)生”也是養(yǎng)脾胃。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心情抑郁、情緒低落時,會茶飯不思,而放松的環(huán)境和愉快的心情則會使你胃口大開。
研究發(fā)現(xiàn),在胃病患者中約七成跟情緒有關,而胃功能失調者,患抑郁癥等各類情緒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緒”變化常可引發(fā)胃腸功能的改變,所以胃被稱為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
中醫(yī)學很早就認識到“情志傷胃”,古代先賢對于胃病的治療多重“調節(jié)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要養(yǎng)脾胃,先養(yǎng)心情。
脾胃者,倉廩之官也,飲食養(yǎng)生從養(yǎng)脾胃開始。
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所以養(yǎng)脾胃最好的莫過于五谷?!饵S帝內經》講:“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币馑季褪枪任?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發(fā)揮補益作用。
養(yǎng)脾胃不僅要多吃五谷糙米,還要注意飲食有節(jié)和多樣化,順應四時,各種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鯽魚、鱸魚、大棗、蓮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馬鈴薯、芋頭、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蘿卜、薺萊等。
同時,脾主四肢,適當?shù)捏w育鍛煉,就是健脾胃。從中醫(yī)學角度出發(fā),經絡系統(tǒng)分布人體四肢,故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促進經氣運行,反作用于人體脾胃,使脾胃功能增強。
一般來說脾胃功能強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較發(fā)達,而對女性來說,脾胃健康的人胸部通常比較豐滿,因為胃經的循行路線即經過乳頭,脾胃功能強健,胃經經氣充足,對胸部的發(fā)育和豐滿曲線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鍛煉,尤其是腿部,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松刺激作用。研究顯示,多動腳趾可以養(yǎng)脾胃。
專家認為,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xù)堅持的運動方式,運動后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運動后大汗淋漓的項目并不適合,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癥狀,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1.定時定量進食: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即一日三餐時的分泌高峰,常食零食,使胃工作紊亂,破壞了胃酸分泌的正常節(jié)律,久之可導致胃病,因此,日常飲食應一日三餐,不可過多進食零食。每餐的進食量應適度,過饑或過飯,或饑,飽不均飲食,使胃正常運轉失常而致消化不良,因此,應養(yǎng)成定時,定時時飲食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2.進食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以“不燙不涼”為度,即一般保持在40-50攝氏度為宜,過冷飲食,使胃粘膜血客收縮,胃粘膜血流量減少,影響胃的功能,同時過冷飲食還能刺激胃蠕動增強,甚至產生胃痙攣。過熱飲食,能燙傷胃粘膜,使胃粘膜保護作用降低,還能使胃粘膜血管擴張,可導致胃粘膜出血。
3.細嚼慢咽:少食粗糙,過硬食物,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盡可能碎爛,可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次數(shù)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唾液具有消化食物及殺滅細菌等作用,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因此,進食宜細嚼慢咽,不可囫圇吞棗。
4.食物結構合理:動物性食品,油膩食物不宜消化過多食用加重胃腸負擔,影響食欲,過細米面食物無機鹽,微量元素,維生素及食物纖維素大量損失,長期食用必將造成機體營養(yǎng)不良,導致機體各種功能下降。因此,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5.心情舒暢:人的情緒與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密切相關,情緒低落時,即使美味佳肴,也會味同嚼蠟。因此,進食時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
6.精神集中:食物的消化,吸收,需充足的的血液供應胃腸道。若一邊進食,一邊思考問題,或一邊進食,一邊看書,看電視,大量的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直接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長此以往,勢必影響胃的功能,導致胃病發(fā)生。因此,進食時要專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