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23 13:48:06 編輯:本站整理 993
出汗本身是人體很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 必要的出汗可以幫助我們散發(fā)出體內的熱量,也能排出體內的一些壞的物質,不過有很多人卻明顯出汗比正常人要多很多,過多出汗就可能會影響健康呢?
氣溫很高時身體流汗很多屬于正常情況,但是如果在常溫下也身體流汗很多就可能是多汗癥的表現。多汗癥,指的是機體局部或全身出現汗液異常增多的情況,且溫度影響不大,主要發(fā)生在兒童及青少年群體中,所以16歲出汗很多基本就是多汗癥的表現。
多汗癥誘發(fā)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因素和精神因素。疾病因素中,內分泌系統(tǒng)失調導致激素紊亂以及發(fā)熱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是主要誘因,而精神因素中的緊張、憤怒和恐懼等負面情緒嚴重時將會導致交感神經失調。此外,遺傳性疾病也有可能導致青少年多汗癥的發(fā)生。
如果出汗很多是局部的話治療相對容易些,通常包括藥液等外用藥和治療精神疾病的鎮(zhèn)靜類藥物,其次包括水離子電泳療法和局部注射等,當然這些方法都無法根治,而手術切除汗腺的方法雖可以根治但后果可能是導致永久性無汗或者其他部位代為出汗更多等,所以需要慎用。
全身汗出,兼有發(fā)熱惡風,頭項涌,鼻塞,苔薄白,脈浮緩。
全身大汗,汗量較多,壯熱或潮熱,口渴喜冷飲,面赤,舌紅苔黃燥,脈洪大有力。
全身汗出,頻頻不斷,兼有煩渴,胸膈痞悶,口渴喜飲,少氣乏力,倦怠神疲,舌紅,苔黃,脈洪大無力或濡數。
全身,頭部或手足部汗出,口中粘膩而苦,渴不欲飲,身熱不暢,肢困煩躁,脘悶納呆,小便不利,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現代保健醫(yī)學把人體出汗分為不顯汗和有效汗。當氣溫低于攝氏20度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人也會排汗,但這種汗液非常細小,人體感覺不出來,故稱不顯汗;而當人體處于活動狀態(tài)或氣溫高于攝氏25度時,不顯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為了散發(fā)熱量,人體就要通過排出并蒸發(fā)汗液的形式來散熱,這種汗液很容易感覺出來,故稱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體調節(jié)體溫、保持體溫穩(wěn)定的重要機能。需要說明的是,健康人體的出汗多少,除了與氣溫和活動量有關外,與風、濕度、氣壓等氣象因子關系也很密切。當溫度高、濕度小時,人體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當風速較小、濕度和氣壓較高時,即使氣溫較高,人體也會出汗不暢,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較容易中暑。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fā)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wèi)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癥狀。多見于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入睡則汗出,醒后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干燥等癥狀。常見于肺結核浸潤期患者。
即全身戰(zhàn)栗后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zhàn)汗后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戰(zhàn)汗多見于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癥,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于心衰、虛脫的病人。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jié)駸嵊粽羲?,多見于陽明熱癥和濕熱癥。若見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癥。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癥狀,則不屬病象。
俗稱“半身汗”。它見于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wèi)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于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發(fā)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癥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wèi)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于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于肥胖就是體質過于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