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5號網!

5號網首頁|手機版

養(yǎng)生美容親子-為健康美麗播種!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 > 藥品

止痛藥會過敏嗎?止痛藥使用注意

時間:2018-04-29 12:54:17 編輯:cwh 1303

一些藥品中的成分可能含有刺激性,一部分人群就容易過敏,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止痛藥會過敏嗎?止痛藥使用注意。

止痛藥會過敏嗎

止痛藥是有可能過敏的

我們平常用的止痛藥一般是非甾體類止痛藥,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撲熱息痛、保泰松、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較弱,沒有成癮性,但也有一定副作用。用于一般常見的疼痛。

如果你朋友對其中幾種過敏,可以試試另外幾種。但是個人認為能夠忍受就盡量不要使用藥物止痛,而應該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疼痛的根源。

某些食物如花生、貝類、蛋和牛奶也會引起過敏性反應;昆蟲刺傷及服用某些藥品,特別是含青霉素的藥品,也常是引發(fā)過敏性休克的原因。且長期過量服用止痛藥可能刺激胃腸道,致肝損傷,還會引發(fā)藥源性頭痛。過敏體質患者在吃各種止痛藥前要謹慎,最好到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并按醫(yī)囑服藥。

若一定要服用止痛藥,可通過以下情況判斷是否過敏:突然發(fā)病,先感覺皮膚瘙癢,很快出現(xiàn)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鮮紅色或蒼白風團。它們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可局限也可泛發(fā)全身,數分鐘或數小時后消退不留痕跡,但新風團會陸續(xù)出現(xiàn)。消化道受累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癥狀,喉頭及支氣管受累可發(fā)生喉頭水腫,出現(xiàn)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等,需及時就醫(yī)。

止痛藥會過敏嗎?止痛藥使用注意

服用止痛藥的注意事項

服用止痛藥時要多喝水

服藥期間,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白開水,既能提高藥物的溶解度,避免藥物析出結晶沉淀,淤堵腎小管而損害腎臟,又能增加尿量,幫助身體盡快把藥物毒素排出去。

防止混用止痛藥

如今市售的許多止痛藥,雖然商品名各異,但含的化學成分很多有交叉或者完全相同。一旦買回看似名稱不同的止痛藥,其實是一種相同成分的藥,如果混用,無形中加大了劑量,極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因此,用藥前一定要聽從醫(yī)生或藥師的指導,認準通用名或者化學名,避免重復服藥,導致過量中毒。

服用止痛藥要看對象

使用止痛藥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消化性潰瘍處于活動期、患有出血性疾病、腎功能不全者,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過敏者,禁止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不要長期吃止痛藥

有的患者因頭痛或關節(jié)疼痛不適就吃去痛片或頭痛粉,長期服用極易產生依賴性,還容易傷及消化系統(tǒng)或泌尿系統(tǒng),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尿血等副作用。所以,對市售的非處方藥(OTC)口服止痛藥,需服用時也應聽從醫(yī)生和藥師的指導。

止痛藥會過敏嗎?止痛藥使用注意

如何預防痛經

痛經有些情況是沒有辦法預防,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避免流產,因為流產對于子宮來說是創(chuàng)傷,很多人是在流產后開始出現(xiàn)痛經。再者,就是經期注意保暖,并避免寒冷刺激,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與飲料。

止痛藥會過敏嗎?止痛藥使用注意

孕婦牙疼怎么辦

孕婦牙疼不要擅自用藥,味精漱口、敷大蒜、按摩手,都是有效的止痛方法。

懷孕期間的孕婦不能吃藥,對胎兒有影響。對于這種疼痛問題會更加的嚴重。要想止痛很重要,但是怎么才能夠消除或是緩解一些這樣的疼痛呢?

味精漱口:把味精按1∶50的濃度用溫開水化開后,口含味精溶液一會兒就吐掉。這樣連續(xù)幾次,堅持幾天。

2、取大蒜搗爛,溫熱后敷在疼點上可以治療牙髓炎、牙周炎和牙痛等癥狀。

3、取普通白酒100克放入茶缸里加上食鹽10克;攪拌,等鹽溶化之后放在爐子上燒開。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注意不要咽下去,牙痛可以緩解一下。

牙疼的時候可以切生姜一小片咬在痛處,必要的時候可以重復使用,睡覺的時候含在口里也無妨。這是很安全可靠的一個驗方。

4、按摩手:這方法可緩解50%的疼痛。取一塊冰搓摩拇指與食指骨頭相連的V字地帶,輕輕地將冰塊壓在此部位5-7分鐘。一位加拿大研究員發(fā)現(xiàn),60-90%使用這方法的人,牙痛因此而減輕。他的研究顯示,這種磨擦法能干擾牙痛神經沖動的傳導。

溫馨提醒:確定懷孕時應該先看牙醫(yī),及早做好牙齒治療。懷孕期間牙齒出現(xiàn)問題不要自行服藥,最好到口腔科做系統(tǒng)治療。

5H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

猜你喜歡

二維碼

網站簡介|網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站敬告網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