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5號網(wǎng)!

5號網(wǎng)首頁|手機版

養(yǎng)生美容親子-為健康美麗播種!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 > 常識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

時間:2017-03-13 12:42:48 編輯:本站整理 431

缺鐵性貧血是貧血原因中最多的一種,貧血會導致我們氣色不好等一些其它癥狀,那么,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缺鐵性貧血呢,今天小編就來給你們科普一下。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貧血的表現(xiàn)

乏力、心悸、氣短、頭暈、頭痛和耳鳴等。血紅蛋白水平與臨床癥狀嚴重程度之間不完全相關。

組織缺鐵表現(xiàn)

頭痛、煩躁、異食癖、反甲、青色鞏膜、舌炎、口角炎、唇炎、吞咽困難、皮膚干燥、毛發(fā)枯黃、生長發(fā)育遲緩和抗感染能力下降等。

特殊表現(xiàn)

①指甲扁平、無光易脆裂.重者可呈反甲(匙狀指甲)。

②異食癖。

③鞏膜變薄發(fā)藍。

④Plummer—Vinson或Patterson—Kelly綜合征,表現(xiàn)為口角炎、舌炎、口腔灼痛、吞咽困難。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

缺鐵性貧血是怎么導致的

一,食物鐵不足 主要是由于長期偏食或節(jié)食造成的。

二,生長需鐵量增加 如生長旺盛期的少年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需鐵量增加,而飲食含鐵量不足。

三,鐵吸收不足 主要見于慢性胃炎、腸炎等影響鐵吸收的疾病,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影響鐵吸收,如某些胃藥(H受體阻滯劑),或嗜茶、咖啡者,鐵吸收也會減少。

四,鐵丟失過多,主要見于月經(jīng)過多、反復胃腸道出血(消化性潰瘍、胃腸道腫瘤、痔瘡、鉤蟲感染等)以及反復血管內(nèi)溶血等。

缺鐵性貧血怎么補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鐵攝取量不足或腸胃吸收不良,致使體內(nèi)缺少鐵質(zhì),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或由于反復失血以及嚴重的腸寄生蟲病等所引起的貧血。其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頭暈心悸,食欲不振及低熱等癥狀。治療時,除適當補充鐵劑外,食物療法會收到更好的療效。??蛇x用以下食療處方。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

食療處方

方1:綠豆、紅棗各50 克,紅糖10 克。將前二者加水適量,煮到綠豆“開花”,紅棗脹圓后加紅糖,吃棗時去核連皮吃下。每日1 次,2 周為1療程。此方對過敏性紫癬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有效。

蛋白質(zhì)11.4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52.1克,熱能258 千卡,膳食纖維4.2克,胡蘿卜素195微克,維生素B10.13毫克,維生素B20.1毫克,維生素C121.5毫克,維生素E5.87毫克,尼克酸1.5毫克,鉀581毫克,鈉2.2毫克,鈣52毫克,鐵3.9毫克,磷180毫克。

方2:黑木耳15克,紅棗50克,冰糖10克。先將木耳、紅棗溫水泡發(fā)洗凈,放入小碗,加水和冰糖隔水蒸1小時。吃木耳、紅棗,喝湯。每日2次,可常服食。

蛋白質(zhì)0.8 克,脂肪0.2 克,碳水化合物24.8 克,熱能167千卡,膳食纖維1.3克,胡蘿卜素180微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維生素Cl22毫克,維生素E1.52毫克,尼克酸0.5毫克,鉀195毫克,鈉1.9毫克,鈣16毫克,鐵1.4毫克,磷13毫克。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

方3:菠菜250克,粳米100克。將菠菜用沸水焯一下、切碎;粳米煮粥。粥成入菠菜,稍沸即可,每日服2次。

蛋白質(zhì)14.5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84.7克,熱能408千卡,膳食纖維4.3克,胡蘿卜素7300微克,維生素B10.32毫克,維生素B20.33毫克,維生素C80毫克,維生素E4.9毫克,尼克酸4.1毫克,鉀856毫克,鈉213.9毫克,鈣168毫克,鐵7.7毫克,磷217毫克。

方4:豬肝100克,菠菜200克,將新鮮豬肝切片。菠菜洗凈切段,先用沸水焯一下,濾出待用。鍋內(nèi)水燒開后,放入少許姜片及鹽,再將肝和焯好的菠菜一起放入,水沸后肝熟,飲湯食肝及菜。

蛋白質(zhì)24.5克,脂肪4.1克,碳水化合物10.6克,熱能177千卡,膳食纖維3.4 克,胡蘿卜素5840 微克,維生素A4972 微克,維生素B10.29毫克,維生素B22.3毫克,維生素C84毫克,維生素E4.3毫克,尼克酸16.2毫克,鉀857毫克,鈉239毫克,鈣138毫克,鐵28.4毫克,磷404毫克。

5H跟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

猜你喜歡

二維碼

網(wǎng)站簡介|網(wǎng)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wǎng)站敬告網(wǎng)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wǎng)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